因阳虚者,由人素秉阳虚,或用心过度而损心阳,心阳衰,不能统摄心中之液而汗出。法宜去积热,如大小承气汤,或平胃散加丑牛、槟榔、大黄、三棱、莪术之类。
以上等法,皆前贤所制,亦可择取,姑存之,以便参考。如何为顺,如何为逆,顺者,是顺其气机之流行。
脾呼后天,今人所云,今人不知周身躯壳,皆属后天,而独曰脾为后。太阴为阴经,邪从经为病,亦阴也。
其人定多烦躁,精神、饮食不衰,脉必有神,其下之物,多胶粘极臭者是也。口虽极臭,无一毫火象可凭,舌色虽黄,定多滑润,间有干黄、干黑,无一分津液于上,而人并不思茶水,困倦无神,二便自利,其人安静,间有渴者,只是喜饮极热沸汤。
此是阴乘于上,阳衰于内也。语柔而细,属正气之大伤。
予曾经验多人,不问发热、汗出、谵语、口渴饮冷,但见无神,便以大剂回阳饮治之,百治百生。 呕吐与泄泻并行者,邪隔于中,上下俱病也。